学院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学校“十三五”目标任务和2020年党政工作要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党的建设,围绕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加强内部治理,坚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深化改革,推动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较好完成了疫情常态化学院年度工作任务。
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1.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履行主体责任。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执行各项议事规则,加强风险管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2.开展政治诊断,全面加强党支部建设。加强对学院党支部建设的诊断、指导,通过支部共建(5个教工党支部分别与院内26个学生党支部实行共建),实现师生党支部双向结对“全覆盖”。教职工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下沉社区党员数量达到百分之百。
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通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好重点人员和网络工作阵地,规范新闻宣传,严守保密责任,强化网络安全教育,教职工人均完成4.9学时网络安全学习课程。
4. 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展讲党课、讲故事、整理抗疫教育素材及构筑一道“红色防火墙”等多种类型学习与主题党日活动。
5.重视党员教育和培养,严把党员发展质量。举办6期党校分校,培养积极分子295人、发展对象153人、预备党员90人、毕业生党员164人;2020年完成发展预备党员147名,60名预备党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79名预备党员手续正在办理(含1名教工);完成2020届毕业生党组织关系转出,落实2020年新入校师生党员审查;评选学校学生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学生优秀共产党员5名。
6.工会工作。开展扶贫日捐款13420元助力脱贫攻坚。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慰问家庭困难职工;组织参加乒乓球团体赛、气排球赛、趣味运动会及教职工秋游;精心组织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校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唐星老师代表学校参加省青教赛。
7.统战工作。班子联系人经党性与党外人士交心谈心,听取他们对学院建设的建议。
二、行政管理与安全工作
1.切实做好防疫工作。制定防控及复工复学工作方案落实疫情防控举措,完成教职工信息报送,认真最好学生健康日报。
2.做好新一轮岗位职责与人员聘用。专门研究制定机关工作人员岗位任务。
3.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与行政管理。要求机关人员严守工作纪律,认真履职尽责;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决定、文件精神,保持政令畅通;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加强调查研究,适时调整工作和服务形态;开展行政办公用房专项清查,清查在账设备、家具及软件,完成国有资产管路工作。
4.开展平安校园创建。疫情防控期间,与教职工签订通行授权承诺书,完成教职工及来访人员通行审核,组织师生参加疫情防控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系、中心、实验室签订安全责任书,广泛开展防火、防盗、防事故、防诈骗教育,举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全年无重大责任事故。
三、本科教学工作
1.严格教学秩序,推动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教育部关于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及 “双一流”建设工作标准与要求,规范教学过程。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圆满完成教学、毕业设计指导任务;落实“课程思政”,确保课堂教学生态风清气正。有4门课程获批校第一批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培育。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申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落实软件工程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工作,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个新专业的建设;4门课信息化课程通过第二阶段验收,2门课程通过第一阶段验收。4门课程被认定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python程序设计基础》被评为国家一流课程,《离散结构》被评为省级在线开放课程。
3.推动各项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积极申报教学成果奖。被认定7项校级教研项目,其中重点6项,被推荐申报省级4项。上半年结题2项教研项目;赵广辉老师申报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组建申报6个本科教学团队;3名教师申报学校“青年教学名师”。申报4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结题验收2017-2019年教育部立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优秀2项,合格4项;课改项目立项3项,2019-2020-2学期1门课改课程验收优秀,2项合格。发表教研论文3篇。《软件工程》获批校级优秀教材二等奖。
4.加强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提升实验实践教学质量。申报2020-2022年教育部修购计划,继续推动省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签署建设“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举办华为“智能基座”鲲鹏云创新实践训练营,聘请华为ICT、中软等企业导师开展实践教学。华为ICT学院创新人才中心获评优秀。探索以实验教学中心为主统筹规划全院实验实践教学资源,推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工作,申报和建设虚拟仿真项目2个。
5.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创新活动指导团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项,其中立项国家级5项、省级9项。组织全校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共获中南赛区一等奖33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28项。获得湖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三等奖1项。
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
1.学科建设。制定建设方案,持续推进“双一流”学科和ESI水平建设。
2.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顺利完成2020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和2020届毕业研究生答辩、授位工作。制定《学术论文期刊分档目录》等制度,助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与重庆研究院、三亚科教创新园(海南专项)、柳州研究院、华为武研所等深度合作,推动专业硕士试点改革。严格执行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的相关规定,对学位论文实行“预答辩”“全盲审”制度,严格执行预答辩和答辩环节分委会委员任答辩主席制。完成5年授位的1000余名研究生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专项检查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督导检查回头看工作。
3.教学资源建设。获批2门研究生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开展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2门。获批研究生公共实验课程1项,研究生课程资源库2项。通过2项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评估,结题1项公共实验课、1项案例教学库。获批2019-2020学年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1项,校优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1项。组织申报校优研究生学位论文10篇。3名研究生获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获批研究生外籍专家授课国际化课程1项。
五、科学研究工作
1.科研项目。组织申报国家自科基金2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级基金4项;新增立项项目52项,其中纵向10项,国家自科基金1 项,国家军工纵向1项,省基金2项,省重点研发1项、开放基金2项;50万以上横向项目新立项4项,咸宁研究院合同经费3000万元。
2.科研成果。申请专利34项;获授专利权19项,获授软获件著作权17项;主持测绘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地区级二等奖1项,社会奖三等奖1项;4项发明专利转让,价格为20万;2篇论文被CCF A 期刊录用;国际遗传学顶级期刊Nature Genetics发表论文1篇。
3.科研团队与基地建设。“物流区块链与车联网关键技术人才团队”入选海南省首批“双百”人才团队。线上和线下举办23场高水平学术报告会;推进交通物联网实验室、数字出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讨论完善襄阳示范区科教融合中心总体设计规划方案,积极推进海南、重庆、青岛、襄阳、咸宁研究院建设。
六、队伍建设工作
1.人才引智工作。作为第一批人才引进宣传单位参加由人事处组织的44118太阳成城集团云视聘宣讲会、云端宣讲会,引进2名海外博士到校报到,特评特聘特任副研究员陈亚雄预计年底完成报到;推荐2名教授、5名博士生至学校学科组评审,1名引进人才特评特聘特任副研究员;1名教授获批省部级人才计划。
2.教师培养工作。完成2017-2019年全员聘期考核暨2019年师德考评和年度考核;30名教师申报专业技术岗位晋级;1名推荐晋升教授,4名推荐晋升副教授;做好博士后流动站基本信息及科研成果更新及评估工作;组织24名专任教师参加“教师思想政治暨师德师风”专题网络培训,完成2名教师结束公派研修、4名青年教师实践锻炼考核。
七、学生工作
1.通过“党委抓课堂”和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组织10余次四六级和专业课模拟考试、“班级风采展大赛”及延期未毕业、学业困难、心理重点关注学生谈心谈话全覆盖等活动,签订《诚信考试公约》,促进良好学风。
2.通过开展特别主题团日等,进一步深化志愿服务,增强育人实效,组织开展第二十届计算机科技文化节、心理情景剧赛等课外文体活动及多场团学干部培训。获12个校优团支部,87人获校优团干/团员;1人获“最美团支书”,1人获“百生讲坛校级铜牌主讲人”。
3. 2019-2020年国家级赛事获奖61人次,软件著作权、专利获得者25人次,论文发表28人次,省级赛事获奖65人次,学校自主创新项目立项12项。
4.积极推动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标兵党员建设,重点抓好科学道德与诚信教育和导学关系,举行“全面谈、重点谈、精准谈”谈心谈话,开展研究生基本情况、导师满意度工作调研2场;获第十一届“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金奖1项。
5.开展就业指导讲座4场,健全未就业学生档案并做好就业跟踪和反馈,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举办专场招聘会50余场。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本科生90.05%,研究生93.75%。
6.召开年级周会系统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每周开展排查隐患;完善谈心谈话制度,敦促学生定期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治疗;发放《暑假安全责任告知书》,做好舆情关注和教育引导,平稳完成高考防替考和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
八、国际交流与留学生教育工作
1、筹备ISSRE 2021国际会议,确定开会时间、举办场地等。
2、加强留学生管理。2020年秋季入学报到10名留学生博士、8名留学生硕士,制定相应培养计划;2位留学生博士、4位留学生硕士被授予学位。